潍坊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教师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潍坊
[切换城市]

教师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更新时间:2021-03-23 08:57:14 浏览次数:57次
区域: 潍坊 > 奎文 > 奎文周边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用以解释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受到让·皮亚杰著作的启发,对儿童面对伦理困境所作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创立了这一理论,概述道德发展的阶段。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图片
一、前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特点是: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与自身利害关系,这个水平有两个阶段。
1.  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能够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他们道德判断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2.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有人也把这个阶段叫做利己主义阶段或交易性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评价,首先考虑的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也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常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好,否则就不好。好与坏的根据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是比较实用的。
二、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特点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1.  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好孩子的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确,主要是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是受别人的赞扬。
2.  维护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与秩序的存在,表现为服从,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的,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好的。
三、后习俗水平
主要特点是:个体的道德评价会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的标准。
1.  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认识到法律、习俗的道德准则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说来,这个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判断灵活了。在这个阶段的人从法律上、道义上比较辩证地看到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
2.  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动机才是这一阶段的判断标准,只要动机好的就是好的,他们认为个人为了坚持崇高的原则可以忍受屈辱甚至可以殉难。这种道德判断已超越某些规章制度,而考虑更多的是道德本质,而不是具体的道德准则。
例题解析
1.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  马斯洛
B.  皮亚杰
C.  柯尔伯格
D.  罗森塔尔
2.  (辨析题)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
1.  C
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择C。A选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  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B选项,皮亚杰通过对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D选项,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认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该说法错误。科尔伯格提出了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人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学生品德发展受到外部条件影响以及内部条件如认识失调等影响,就算年龄相同的人也不一定能达到一样的发展水平。故该说法错误。
潍坊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4月24日
潍坊奇正商务资讯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7年12月20日
UID:452639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