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列举网 > 跳蚤市场 > 图书/光盘 > 郑百重青绿山水画移动教学光盘大全 15讲 DVD
潍坊
[切换城市]

郑百重青绿山水画移动教学光盘大全 15讲 DVD

更新时间:2019-03-24 11:06:27 浏览次数:281次
区域: 潍坊 > 青州
来源:个人
供求:转让
类别:图书
成色:全新
价格:260 元
商品名称:郑百重青绿山水画教学光盘

主讲人:郑百重

碟片数:5

集数:15

介质:DVD

【商品介绍】

1.山水画的构图方法

2.山水画构图的发展

3.山水画作画步骤和技法

4.山水画树的表现技法(一)

5.树的表现技法(二)

6.如何表现山水画中的水

7.中国山水画中的瀑布和云彩

8.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

更多咨询请登陆美术商城:ww***ishutun***咨询微信:haiday666Q Q:2455963591电话:170-5274-0440

作者简介:

郑百重当代中国画家,1945年生於福州。擅长中国山水花鸟画兼工书法篆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北京荣宝画院山水画导师,福建闽江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定居北京。

郑百重先生是当代一位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传统绘画功底深厚,谙熟画技画艺,精通画理,注重文史修养,又有国际艺术视野,还勤于思考当代国画面临的问题,并以严肃的态度和虚静的心境耕耘笔墨,建立了自己的个性绘画面貌,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陶铸前人.自出新机——论郑百重的山水画

在美术界,郑百重早已知名,可是我接触他甚晚。直到去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办展,我才得以结识其人,领略他的艺术风采。也许我研究过闽人华新罗艺术的雅俗共赏,所以看百重的画,觉得十分亲切,彷佛一下子置身于充满乾坤清气、人文情怀和光色灿烂的艺术世界,在鲜明的视觉感受中,体验超越的精神,在生机勃勃的自然中,兴起历史文化的迁想。我不由得不惊讶其不同凡俗艺术造诣、文化修养与视觉悟性,欣赏其师法造化陶铸前人而自出新机的艺术才能。

百重的山水画,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诗意与生机。这诗意与生机,来自王维的名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些充满诗意与生机的作品,

一类画国内外的名胜风光,近似王国维所谓的“写境”,但无论画九寨沟的神奇,黄山的变幻、西湖的轻柔,还是画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宏伟、西部大峡谷的壮丽,都已非对景写生,也完全不同于西式的风景画。而是在若忘若忆中,拉开了时空距离,经过了提纯与强化,见景生情地突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画中情”。

另一类表现心中所想的精神家园,近似王国维所谓的“造境”,无论画《长江万里》、《林泉高致》,还是画《天地入胸臆》、《溪山无尽水长流》,都在开阔的视界中以情运景,描绘重峦迭翠,万壑争流,云蒸霞蔚,草木蒙茸,艳阳高照,突显生活的和平宁静,精神的往来古今。这些作品都有所抒发,有所寄托,在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借助随赤松子游的张
良,或富春山垂钓的严子陵,或泛舟五湖的范蠡、西施。表现了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超越,表达了“象外意”。
上述具有“画中情”与“象外意”的作品,都构筑了引人入胜的意境,其意境的突出特点是清新与悠远。说它清新,是因为摆脱了习见的老套,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引人的美,强烈地表达动人的感受。说它悠远,是因为那感受联系着人类生存的广阔空间和悠久的文化积淀。因此,读百重的画,不仅可以获得现代人视觉的满足,而且可以引发超时空的想象,与天地
问答,与古人对话,使个人的身心融入自然与历史的怀抱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可谓雅俗共赏。时下的中国山水画家,普遍追求图式的个性化,对笔墨的讲求也今非昔比,但不都重视意境的构筑,重视者也往往止于“画中情”,而拙于“画外意”,不能以诗人般善感的心灵,借助历史文化的迁想妙得,驰骋情思,升华画境。百重绘画的启蒙老师陈子奋,非常重视画家的诗文修养,而且主张从近代诗家“真、清、新”的作品中体会诗歌的时代精神,还把精通诗文的老友何敦仁、严叔夏介绍给自己的弟子,从而使百重在从事山水画之前已具备了创造意境必需的诗魂与文心。
清初的龚贤指出,一幅好的山水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气韵,二是丘壑,三是笔墨。用今天的话说,气韵即生动的意境,丘壑是丰富的山水景观,笔墨则是以笔法墨韵和设色结合而成的艺术手段。晚清以来,由于摹古风气的盛行,多数山水画苛求笔情墨趣,既失去动人的意境,又以古人的图式代替了来自大自然的丰富景象,作品亦流于陈陈相因,苍白空疏

。20世纪以来,志在振兴山水画的先贤,多在西方写实观念的影响下,以实景写生纠正一味摹古导致的丘壑易穷和笔墨的墨守陈规,使山水画获得了生气。
百重在“文革”下放邵武期间,亲身感受到江山如画,兴趣也由花鸟转向山水。其后,又因为从事玉石雕刻和玉石工艺设计,不仅掌握了中国艺术的装饰意匠,而且有机会在采购玉石的途中遍历名山大川,开始参考龚贤傅抱石、张大千等家的画法,摹山范水。后来认识了周昌谷,懂得了“与其学近人不如学明清,与其学明清不如学宋元,与其学大千不如学石涛,与其学石涛不如学范宽。乃取法于上,刻意临模又在周昌谷的介绍下求学于陆俨少,懂得了画山水要像郦道元着《水经注》一样地认识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懂得了淡墨中求层次的精微,短线中求气力的奥妙。从此,他开始把来自大自然的丘壑转化为经过笔墨提炼的自家图式,初步形成了个人风格。

20世纪山水画家对写生的重视,固然使山水画得到了源头活水,却并不意味着获得了提炼幻化丘壑的技巧,传统的丘壑图式,来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比实有的丘壑更加美妙,更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借助笔墨又发挥了笔墨。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理解前人创造图式的,进而综合前人的画法,形成自己的图式,恰是形成个人风格的关键。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式的空间形态,二是图式的匠壑处理。郑百重在风格初成之际已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巧妙地把传统的三远空间与西学东渐以来的视幻空间结合起来。或在如何步入的视幻空间中,以意象化的图式交待景象细节;或在传统的意象空间中,以接近写实的手法描绘:仿佛有声的水口流泉、似乎可感的坡石体面、积雪压枝的树丛和山巅树杪的阳光闪耀。可以看到,他的图式不同于古人,也有别于他人。比如,多数作品的天地,不留空白,不但染天而且染水。画面的视野往往比较开阔。似平视又似俯瞰。灵动的大片泼绿,既像山峦又像云气。流泉、水口与白云,极少钩勒而刻意皴染,故颇有真实感。丛树画法,每每夹叶、点叶与枯枝相比衬。夹叶树的枝干一律留白,描写松杉的夹叶画法是自创的。山水中游憩的古今人物、描绘细致的房舍舟船、自由飞翔或奔驰的鸟畜,都画得很小很校这种囊括三远与视幻、意象、写实与装饰的画法,贯通了古代传统与

近代传统,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具备了既不欺世,又不媚俗的特色。他的山水画面貌较多,技法也比较丰富。一种近似水墨山水,或极尽点染皴擦。或纯用繁线密点,然而在清纯苍润的水墨中,总有少许亮丽的重色。另一种近似青绿山水,或钩勒设色,或泼青泼翠,但每以水墨钩皴的山石比衬。更多的作品则合水墨青绿为一。既重振了青绿重色的灿烂,又改变了传统青绿画法处理山石的上冷下暖的老套,变勾勒设色为皴擦设色乃至泼彩泼金,变水墨点苔为重色点苔。今人论画,往往把图式、笔墨分开讨论,其实不仅图式的呈现通过笔墨,而且笔墨也带动了丘壑的提炼,郑百重的图式即与他的笔墨设色技巧互为表里。他以综合古今中外的手法,

诸如陈子奋的白描笔法,陆俨少的短线钩皴、傅抱石的氤氲墨气、张大千的泼墨泼彩、黄宾虹的积墨破墨、石涛丘壑笔墨的汪洋恣肆,王蒙的繁密面松动、范宽的磅礴气势、宋人青绿山水的瑰丽璀璨、写实绘画的光色真实可感、西画讲求的统一色调,海派绘画用色的和谐与响亮、互动与补色对比、民间绘画的装饰趣味,加以锻铸融会,于是裁成众妙,自成家法。
当代的山水画家.虽在推陈出新上争妍斗胜,但致力于水墨淡色者多,着意于青绿重色者少,而百重则继承发扬了青绿重色的传统,他把钩勒设色、泼青泼翠、没骨点笔与水墨淡色有机的结合为一,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山水画的视觉张力和艺术表现力。我曾指出。水墨画语言的核心在笔墨,重彩画语言的要义在笔彩。而郑百重恰恰把握了水墨画语言与重彩画语言的核心与要义。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从学陈子奋期间,即在理论和实践上抓住了两大关键。一是“以书入画”,潜心书法篆刻,为笔墨和笔彩中的用笔打下了良好基矗二是“以史入画”,精研古近画史,不仅精研画法源流与画风嬗变,而且从画理画法层面斟酌取舍化为我有,尤其能在创作中,通过点与线、线与面、墨与色、干与湿、方与圆、虚与实等因素的多样对立统一,在意象生成和图式运用中表现干旋坤转的造化之理,使设计性与随机性、视觉性与文化性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集大成而开生面”的面目。
任何的中国画都应该是时代性、民族性与画家个性的统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郑百重的山水画已努力探索着实现三个统一的道路在他移居美国并经常往来祖国以来,更加自觉地从民族绘画古典形态的现代转换和个人独特的审美角度致力,既从历史条件导致的人类共同的视觉审美变化和人文关怀上打通中西,又深入领会民族在天人合一观念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所寄寓的宁静淡泊与风发进取的双重精神,还强化由个人经历、学养、志趣导致的独特审美视角的发现,从而形成了阴阳陶蒸、苍润空蒙、境象宽博、情思悠远,多姿多彩,生动可感、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具有超逸精神的风格意蕴。无疑郑百重的山水画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我过目的作品大多是在旅居美国时带着新的感受和浓郁乡情创作的,如今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化与商品化加剧的国内,怎样继续以沉潜的心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取长补短,纯化自己的艺术,可能正是他的所想所为,我祝愿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追求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境界——郑百重的绘画创作
郑百重先生是当代一位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传统绘画功底深厚,谙熟画技画艺,精通画理,注重文史修养,又有国际艺术视野,还勤于思考当代国画面临的问题,并以严肃的态度和虚静的心境耕耘笔墨,建立了自己的个性绘画面貌,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传统国画历来讲究“技”,重视“道”。古人有“道进乎技”(庄子)或“技进乎道”(魏源)的说法,都是在讲“技”与“道”两者互补的辩证关系。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技是基础,不掌握纯熟的技能,艺术创造难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不能进入“道”即精神的境界。历史上所有的大艺术家莫不是在在繁杂艰苦劳动中逐步掌握技法、技巧,踏进艺术门坎,从而施展才智、大显身手的。郑百重自幼受家学熏陶,敏感于文史书画,在前进的过程中得到不少高人指引,使他少走了许多弯路。但他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如此突出成就,与他青少年时期勤奋练习技艺则有密切的关系。直至今日,当他回忆几十年前师从名家陈子奋在艺术技能方面进行的一丝不苟的训练,诗书画印齐头并进,仍激动不已,认为那是他艺术历程的起点,他由此获得了的含有深刻艺术原理的绘画基础能力。青年时期他又做过一段玉石雕刻设计,也从中得到一种用手艺进行实体塑造的快感和体味到技艺美感的秘诀。郑百重经过努力,跻身专业画家行列之后,又迈开脚步,拜访大师陈子奋先生、陆俨少先生、林散之及周昌谷等人,并进一步追溯古代经典,研究龚贤、石涛、八大、渐江、王蒙等人作品,深入求艺追道,领悟艺术承载的文化精神,确立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的艺术方向。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潍坊图书/光盘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6年04月09日
UID:283997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